客服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要 » 正文

论文摘要:莫妮卡·阿里《砖巷》中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8340 人参与  2022年02月06日 14:11  分类 : 论文摘要  评论


摘  要

莫妮卡·阿里(Monica Ali,1967-),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英国当代文学文坛并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2003年,她的处女作《砖巷》(Brick Lane)一出版,便引起了社会对她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同年,《砖巷》荣登英国曼布克文学奖的榜单,随后,又有《阿伦特周的蓝》、《在厨房里》、《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小说出版,使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砖巷》聚焦于1985年到2002年这十七年中,以纳兹奈恩在伦敦的生活为主线展开叙述。孟加拉农村女孩纳兹奈恩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大她22岁的查努,并随之移居伦敦塔村,在伦敦生活中,随着西方先进文化不断撞击东方落后文化,纳兹奈恩从一个“听天由命”的孟加拉传统妇女逐渐转变成一个渴望在西方社会独立,在英国找寻自我身份认同的独立女人,融入西方现代生活。通过繁华鲜亮的伦敦与落后冷清的孟加拉移民社区的对比,展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碰撞摩擦,表现身在其中的人物的迷失感与失落感,并要求找寻自我的文化身份定位。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批评中的文化身份角度出发,分析阿里小说《砖巷》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探讨在后殖民主义下的伦敦,在多元文化冲突下,少数族裔混杂性文化身份建立的必要性。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介绍了阿里的创作情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题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分析了与本文相关的后殖民语境中的几个相关概念。文化身份理论是不同群体在面对新的文化时追寻自我与寻求认同的理论;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殖民话语是移民在与殖民者的矛盾中理解自身的话语系统;后殖民的伦敦,“英国性”的重新定义由“排除”意味到“纳入”概念的转变。

第二章立足文本,论述移民在寄居国的认同危机与混杂性文化身份。形成混杂性文化身份的原因,主要从语言困扰、信仰缺失,双重“他者”的认同危机与故国难回等角度展开分析。少数族裔在西方文化霸权之下,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 碰撞挤压之下,文化身份难以得到认同,在“第三空间”理论下,文化的融合与互渗才可能建构混杂性文化身份。

第三章着重从具体人物形象出发,分析混杂身份在第三空间的建设。传统孟加拉妇女拉齐娅、纳兹奈恩在接触到英国文化时,生出的对英国身份的普遍渴望,而查努和卡里姆在面对西方文化冲突时,无法融入其中转而投向孟加拉民族主义的追寻。面对文化冲突,这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更凸显出混杂文化身份在后殖民伦敦建构的可能性。

最后是结语部分,得出在流动的文化认同中,混杂性文化身份建构的必要性。阿里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移民作家,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引发的身份焦虑时,站在多元文化互动中,思考与选择自己的文化身份,最终选择了混杂性文化身份。

关键词:莫妮卡·阿里,砖巷,后殖民,身份认同

 

来源:半壳优胜鲸鱼幸运星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14953.html

鲸鱼幸运星云彩店APP下载
鲸鱼幸运星APP下载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站内导航

足球简报

篮球简报

云彩店邀请码54967

    云彩店app|云彩店邀请码|云彩店下载|半壳|优胜|鲸鱼|幸运星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英超 | 德甲 | 西甲 | 法甲 | 意甲 | 欧冠 | 欧洲杯 | 冬奥会 | 残奥会 | 世界杯 | 比赛直播 |

Copyright 半壳优胜体育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