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店邀请码|半壳|优胜
摘 要
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仅是再现史实,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进行解读,以史为镜,启后世之行。本研究首先通过对1912—1937年有关山西省中学教育史料的整理和挖掘,呈现山西省中学教育发展概况,探究民国时期山西省中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从社会环境和教育自身分析山西省中学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以史为鉴,通过客观真实地梳理山西省中学教育艰难的发展过程,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当前教育有所启示。基于这一研究目的和思路,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缘起、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介绍。
第一章介绍民国时期(1912—1937年)山西省中学教育的发展背景与概况,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在发展背景中,着重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山西省中学教育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在发展概况中,重点从微观方面阐述民国时期山西省中学的数量和分布、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经费和设备、学校管理等,探究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教学发展实情。
第二章通过对当时山西省中学教育发展背景和概况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出民国时期山西省中学教育面临的四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学校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地区分布差异大,高级中学与初级中学数量配比失衡,中学数量与人口配比失衡;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科目多且难度大,教材混乱且新旧参杂,课程计划执行不良;三是教师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数量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养低;四是经费拮据和设备陈旧落后。
第三章探究民国时期山西中学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政治、经济、战乱和历史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分布不合理的原因;其次,从中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不明确与中学校教育目标不清晰两个角度,探讨造成教师力量薄弱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最后,从经济基础薄弱和教师专业素养低的角度,分析造成中学教育经费拮据和设备陈旧的原因。
第四章为历史镜鉴与启示。从教育目标与实践相统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山西省;中学教育;发展困境及原因
来源:半壳优胜鲸鱼幸运星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11392.html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