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店邀请码|半壳|优胜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高知低就、知识失业、就业率总体下降等不和谐现象开始显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人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否过度的争论。本文认为,过度教育是指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导致大量毕业生选择从事那些对教育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或者失业,其潜在的知识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显然,大量毕业生高知低就和知识失业是过度教育的直接表现,而教育收益率、平均就业率和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的下降可以看作过度教育的间接表现。从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指标来看,虽然我国目前的高知低就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区表现的比较突出,但从整体来看,还仅仅体现为一种局部的或者是结构性的过度教育。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随着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过度教育的形势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变得更加严峻。同时,西方学者关于过度教育的研究,主要是试图通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来间接说明过度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过度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影响等等,都应该成为过度教育研究中密切关注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过度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为教育发展和规划提供重要的预警和政策调节支持。目前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在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发生的,显然,仅从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的数量角度难以做出完整的解释。就业机会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工资(价格)的高度离散,构成了真实劳动力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行为的必然性,工作搜寻的目标,在于期望收益最大化。可见,毕业生的工作选择过程类似于对位置商品的消费过程,工作选择的依据既不是劳动力市场中毕业生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均衡点,也不是岗位本身是否有高等教育毕业生需求,而是按照对岗位期望效用的判断在一定范围内由高到低进行搜寻。因此,从毕业生供给需求的匹配和就业选择的角度来看,毕业生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劳动力市场岗位效用分布的特征、以及毕业生择业的成本等等,都是决定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果的重要因素。结合对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过度教育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毕业生宏观供给需求的矛盾,主要是指毕业生总体供给增长过快和劳动力市场增量需求不足;第二,毕业生微观供给需求的矛盾,主要是指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失衡和毕业生内在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三,劳动力市场岗位效用分布的失衡,主要是指一些政策安排和其它非市场经济因素导致了毕业生空间分布的巨大差异;第四,毕业生工作搜寻成本偏高、人才流动困难、对就业形势缺乏理性的判断等。因此,我国过度教育问题规避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改善毕业生宏观供给和需求的对比,扩大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提高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的适切性,调节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益差距,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拓展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来源:半壳优胜鲸鱼幸运星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75781.html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