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要 » 正文

论文摘要:明清时期黑河中游地区水利与环境研究

7460 人参与  2022年03月14日 15:24  分类 : 论文摘要  评论


黑河中游地区位于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武威、金昌两市,西连酒泉地区,包括今天山丹、永昌、民乐、张掖、临泽、高台等县(市)。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受青藏高原和周围高山峻岭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但是依托祁连山区的高山冰雪融水,该地区自西汉在此地设郡开始,即大兴水利、发展农业,并在唐代、明代及清代康雍乾时期分别出现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兴盛时期,以至于有了“金张掖”的美誉,其农业的发达可见一斑。本文选取明清这一重要的开发阶段,运用历史地理学传统的文献考证方法,挖掘正史、各种方志、游记中的资料,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历史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已有的研究成果,着重考察该时段内黑河中游地区水利的发展、灌溉制度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其与水资源短缺问题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1、该时期黑河中游地区兴修渠坝的状况。总体来讲,该地区农业开发的区域呈逐步扩展之势,相应地,农田水利逐步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断加大,加之该地区夏季暴雨洪灾频发、河流自身水文特点、战争等原因,渠坝屡有兴废,从明代所谓的“二十八渠”到清代的“五十二渠”,其间的变化非常大,而这仅仅是黑河干流上的渠坝,还有数以百计的支流渠坝,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兴修渠坝的发展变化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
2、清代以来,由于该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灌溉面积不断增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及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争水事件频频发生,以至于发生械斗、打官司、破坏水利工程、伤人等,而春天“卡脖子”旱期间尤甚,为此很早以来,当地官府就制定了一套用水、分水制度,并不断修改完善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清雍正之前虽有用水章程,但因制度不完备,加之用水矛盾已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效果不佳;清雍正四年(1726年)陕甘总督年羹尧制定黑河均水制度,并藉强大的军事力量实施,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对于明清时期的用水细则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今天的水权制度也会有借鉴意义。
3、面对该地区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及渠坝屡遭冲毁的现象,部分官民已经认识到了保护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农业开发的强度已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河流水量稳定性急剧变差,渠坝经常面临被冲毁的危险,对灌溉造成了致命的危害,特别是晚清时期,政局混乱,政府治理不力,在人口的巨大压力下,这样的局面愈演愈烈,呈积重难返之势。
在黑河中游地区,修建渠坝本是人们解决水资源不足及河流水量不稳定问题,从而发展农业的首要措施,但是过度的开发,尤其是对森林、土地的无节制开发却造成了河流来水量更加不稳定,暴雨洪灾异常频发,水资源更加紧缺的后果,这反过来又对渠坝本身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一旦灌溉设施遭到破坏,完善的灌溉系统不复存在,环境往往也会随之恶化,这样深刻的教训值得铭记。水利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平衡关系,高效、完善的灌溉系统能维持较好的环境质量,同时较好的环境质量为发展灌溉提供了必需的条件。试想一个河流断流、风沙渐起的地方,如何发展灌溉?
本文的独到之处:(1)选取一个完整流域而不是一个地貌单元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而重点对其中游地区展开研究。避开前人研究中多从封建中央政府主导的宏观政策和推行的措施入手的研究范式,而从对比明清两代黑河中游地区渠坝及灌溉面积变化这一微观问题切入;(2)无论是关于兴修渠坝的论述还是对用水制度的分析,都从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入手,其中对草湖环境的论述是一突出创新点;(3)把对明清方志的梳理与清代奏折的筛选结合起来并进行对照,丰富了资料来源。
 

来源:半壳优胜育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51303.html

云彩店APP下载
云彩店APP下载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站内导航

足球简报

篮球简报

云彩店邀请码54967

    云彩店app|云彩店邀请码|云彩店下载|半壳|优胜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英超 | 德甲 | 西甲 | 法甲 | 意甲 | 欧冠 | 欧洲杯 | 冬奥会 | 残奥会 | 世界杯 | 比赛直播 |

Copyright 半壳优胜体育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