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要 » 正文

论文摘要:徐悲鸿文人画视角及矛盾性探讨

6728 人参与  2022年03月12日 18:23  分类 : 论文摘要  评论


徐悲鸿对于中国画改良的核心主张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否定文人画传统的坚定立场;二是建立写实主义绘画的教育体系。徐悲鸿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其言论和绘画实践的各自环节,及其两者之间存在着并不一致的矛盾之处,这些矛盾有的来自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内部对抗;有的来自徐悲鸿对于传统艺术缺乏深彻认知的技术性改造;有的也源于写实主义和传统笔墨之间的内质性矛盾;有的还源于徐悲鸿个体思维与性情的矛盾性因素。对于这些矛盾性的解读与认知,有助于我们通过“改良者”的角度,梳理写实主义绘画和传统文人画之间存在的学理之争,以引起人们类似的思考,并进一步寻找与之相关的话题来丰富此项研究。
本文分为五章,围绕徐悲鸿对于文人画评判的视角,对其言论和行为方式及绘画实践进行探讨,抽取出其矛盾之所在,并仔细剖解原因。笔者在引言部分首先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和创新之处做了交代。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文人画在中国画改良语境中的遭遇,分析了文人画传统在近代社会显现出的与新文化相悖的人文倾向,并梳理出了文人画传统与科学理性主义之间的内在对抗性矛盾,为后面的分析与论述埋下伏笔。在第三章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材料实据,仔细分析了徐悲鸿对于文人绘画所持的态度,并力求客观地看待中国画改良及徐悲鸿的历史功过。第四章则用大量的笔墨着力于对徐悲鸿矛盾性的剖解,并寻找这些矛盾形成的根源。第五章作为辅助章节,谈论了徐悲鸿对文人画矛盾视角的后世影响,并提出了要把徐悲鸿研究和徐悲鸿艺术体系研究相区别的想法。在结语部分,根据文章中的分析和论述,得出客观、理性、科学的论证结果。
对于徐悲鸿的研究,要在很多本已熟悉的材料中寻找新的思路和线索。笔者在此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认知到: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一方面要注重实证性材料的选择性梳理,还要注重对于历史事件“原发性”的认知,以及对于历史人物“同情式”的理解。在本文的立意上,力争做到理性、客观的分析态度,而不在偏狭处“惊”人,只是希望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一种认知事物的冷静与理性的科学方法。

来源:半壳优胜育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48013.html

云彩店APP下载
云彩店APP下载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站内导航

足球简报

篮球简报

云彩店邀请码54967

    云彩店app|云彩店邀请码|云彩店下载|半壳|优胜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英超 | 德甲 | 西甲 | 法甲 | 意甲 | 欧冠 | 欧洲杯 | 冬奥会 | 残奥会 | 世界杯 | 比赛直播 |

Copyright 半壳优胜体育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