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要 » 正文

论文摘要:探究实验教学体现科学探究本质的研究

6384 人参与  2022年03月10日 16:12  分类 : 论文摘要  评论


探究性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探究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途径。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自然问题和社会规律的一种手段,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假说的能力、实施调查或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生物学科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同样承受着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生物科学素养(biological scientific literacy)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性教学从提出到实践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期间经受了多次的起伏,一再提倡又一再受挫,其间原因种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思探究性教学的历史,寻找出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究原因,还是由于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科学探究的本质把握不够,我国从2000年基础教育改革实施起,开始提倡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性教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探究性教学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展开,而我国研究探究性教学的时间还不长,且大多数都是借鉴的他国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我国自己的研究中的创设性成果还较少,结合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人种特点的研究成果,是每位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也是每一位研究者刻不容缓的使命。探究性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亲身体验,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本质应归纳为以下几点:(1)科学探究的实证性,即科学探究要通过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它的正确与否;(2)科学探究的归纳性,科学知识产生于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归纳;(3)科学探究的创造性,科学是人类思维、想象、创造出来的;(4)科学探究的预见性,科学是可以作出假设的,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观察可以预见科学结论;(5)科学探究的非权威性,科学不是权威科学家的代名词,没有哪位科学家代表的是绝对真理;(6)科学探究的非绝对客观性,科学受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受科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是客观世界的完全真实的反应,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7)科学探究的非固定性,科学研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问题也应根据实际情境而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8)科学探究的协作性,科学知识的产生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通过合作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加贴近客观事实的科学结论。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由
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探究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仍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基于对科学探究本质的分析,做出以下几点建议:一 完善学生和教师必备的探究技能,转变师生在长期的传统教育中形成的错误观念;二 创设出较为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三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策略;四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建议;五建立相对完善的探究性实验评价体系。期望通过以上几点建议,能为一线教师的科学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尽一点微薄之力。

来源:半壳优胜育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87cpy.com/245482.html

云彩店APP下载
云彩店APP下载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站内导航

足球简报

篮球简报

云彩店邀请码54967

    云彩店app|云彩店邀请码|云彩店下载|半壳|优胜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英超 | 德甲 | 西甲 | 法甲 | 意甲 | 欧冠 | 欧洲杯 | 冬奥会 | 残奥会 | 世界杯 | 比赛直播 |

Copyright 半壳优胜体育 Rights Reserved.